金小博说 ▏你是我最长情的兄弟……此段云间佳话,足以让今天的塑料姐妹花碎了一地

2019/9/5 14:30:39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此二人者可谓是四百多年前在浦南云间赫赫有名的大家。

WDCM上传图片

董其昌着色像(清叶衍兰 绘)

 

董其昌(1555年——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明代松江府人。明朝后期大臣,著名书画家。他是中国书法史上颇有影响的书法家之一,其书法风格与书学理论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赵孟頫妩媚圆熟的“松雪体”称雄书坛数百年后,董其昌以其生秀淡雅的风格,独辟蹊径,自立一宗,亦领一时风骚,以致“片楮单牍,人争宝之”。在中国美术史上地位十分重要,他针对中国传统文人画创作所提出的“南北宗”论对后世影响很大,成为之后近三百余年文人画创作的主要指导思想。

WDCM上传图片

陈继儒着色像(清叶衍兰 绘)

陈继儒(1558年——1639年),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明代松江府人。明朝文学家、画家。论艺术造诣,陈继儒可谓是明代的文艺大家,他学识广博,诗文、书法、绘画均所擅长,并喜爱戏曲、小说。所藏碑石、法帖、古画、印章甚丰。在东佘山居内,树立的碑刻,有苏东坡《风雨竹碑》、米芾《甘露一品石碑》、黄山谷《此君 轩碑》、朱熹《耕云钓月碑》等。得唐颜真卿《朱巨川告身》真迹卷,遂将住处命名《宝颜堂》。

话说董其昌一生交游广阔,而陈继儒绝对是师友中最长情的一位兄弟。先来看看陈继儒对董其昌的一段表白:

 

予与玄宰并游胶庠中,若宫商相生,水月相赴。大儿玄宰,小儿仲醇,世之人靡不左袒两生为齐、晋兄弟之国。

——陈继儒《序董玄宰制义》

 

古人说话,特别是知识分子说话作文,常常引经据典,以示有文化。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表白。“玄宰”是董其昌的字,常见到的“思白”“香光居士”是他的号,其实就像我们今天大家起的网名。胶庠就是学校,《礼记·王制》:“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周代称大学为胶,称小学为庠,后代胶庠泛指学校。“宫商相生,水月相赴”这个解释起来有点小麻烦,比如宫是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的第一个音级,商是第二个间级,后代宫商泛指音律,但是意会起来却很直接,其实就是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我,我俩哥俩好。最后一句也有意思,你是大哥,我是小弟,并且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我们俩关系好,都称道我们的友谊就像古代的齐晋之好。

董其昌生于1555年,陈继儒生于1558年,陈较董少三岁。两人都得高寿,董殁于1636年,陈继儒于1639年去世。两人相差三年生,相差三年死,年轮轨迹高度重合,又都是如此高知,如此著名,如此惺惺相惜。一个是当时官做的最大的文化名人,一个是当是最有名气的高人隐士,一个位居朝堂之上,一个隐于乡野之鄙。金小博觉得这对搭档的友谊,绝对是中国艺术史上最为人称道的情谊,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金小博词穷,只能找到一个词来对应这种友谊,就是“长情”,董其昌和陈继儒的友谊,说的文绉绉点,引用陈继儒的话说,那是“大儿小儿齐晋好”,说的直白点,用金小博的话说,就是“你是我最长情的兄弟”,这也是这篇小文标题的由来。

再来解释一下“长情”,原来本小博只知道在广东话中还有“长情”的用法,意思有念旧、老友之意。撰写本文时又去翻吴方言词典,发现原来江南也有长情的用法,有一首情歌就唱道:

 

一对灯笼街上行,一个昏来一个明。情歌莫学灯笼千个眼,只学蜡烛一条心:二人相交要长情。

——明代《山歌·灯笼》

看来,用明代江南也使用的“长情”也形容董其昌与陈继儒的友谊,虽然是直白的解读,也是有出处的。

两人的友谊,再讲的经典一点,就如《诗经》所言“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也正是这一对至交好友的真实写照。陈继儒在《祭董思白宫保》中还动情的回忆道:

 

呜呼!兄长不佞儒三岁,少而执手,长而随肩,函盖相合,磁石相连,八十余载,毫无间言,山林钟鼎,并峙人间。

——见陈继儒《陈眉公先生全集》卷四十七

两人志趣相合,同心同行。两人少时皆有才名,为诸生时就已齐名乡里。隆庆六年(1572)董其昌从莫如忠学,在功课学业上受到指点,得到很大进步。董其昌曾自述:

 

仆于举子业本无深解,徒以曩时读书于莫中江先生家塾,先生数举毗陵绪言,指示同学,颇有省入。少年盛气,不耐专习,荏苒十五年,业亦屡变,至岁丙戌,读曹洞语录,偏正宾主、互换伤触之旨,遂稍悟文章宗趣。

——董其昌《戏鸿堂稿自序》

WDCM上传图片

莫如忠石刻像

清徐璋 绘,席云山 刻《云间邦彦画像》

莫如忠(1508-1588),字子良,华亭人,嘉靖十七年进士。累官浙江布政使,夏言死,经纪其丧,善草书,诗文有体要,著有《崇兰馆集》。

WDCM上传图片

莫是龙石刻像

清徐璋绘并正书誌,朱少渔刻,席云山镌

《松江邦彦图》

莫是龙,字云卿,后改字廷韩,号秋水。莫如忠子,十岁即能文,以贡生终。有《石秀斋集》、《画说》。

莫如忠是明代大儒唐顺之(1507-1560)门生,唐顺之号荆川,著有《荆川先生文集》。陈继儒认为董其昌得到名师指点,是后来考取功名的重要原因:

 

往思翁为诸生时,岳岳自负,不少下。陆文定公延之授经伯达,而中江莫方伯则时时引与谈艺,诵法毗陵唐先生不休。思翁以此熟闻举业家正脉,绛、灌辈未之信也。

 

——陈继儒《董宗伯旧稿小序》

WDCM上传图片

唐顺之像

清代修《江苏无锡前洲唐氏宗谱》

清代邹漪《董文敏传》也称董“又从莫中江游,得荆川举业正派,渐成大家。”董其昌在莫如忠处,还得到了书法教益。莫如忠书法“以《圣教序》为师,自二王之外,一步不窥”,与其子莫是龙(1537-1587)都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是可与羲、献媲美的父子书家。董其昌又与董传绪、项子京等交往,这对其后来在书法、绘画上的造诣影响深远。对此,陈继儒观察道:
 
 

公师事莫中江方伯,兄事廷韩与宗侄讳传绪者。规摹古帖楷书,已得纵观项子京家藏晋、唐真迹。自此不向碑版上盘桓,直悟入用笔用墨三昧,且旁通绘事矣。

——陈继儒《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思白董公暨元配诰封一品夫人龚氏合葬行状

 
董其昌后来中式,走上仕途,成为钟鼎之家;陈继儒则绝意仕进,隐居九峰三泖间,成为山林野人。虽然两人后来的人生路径不一,但是交往却未曾断过,或许还因为鸿雁往来、诗词相和而更加亲近。董其昌在外工作,就曾寄画与陈继儒:
 
 

武陵公署正午,日检宋人事,因写图而系以诗。武陵为五溪,马伏波所谓“五溪何毒淫,鸟飞不渡,兽不敢侵”者。今至, 笛声悲怨, 计余去故国五千里矣。颇忆作少游,何能听车生耳哉?此诗、此画,于余情有当也。

————董其昌《楚中题画寄

看到好东西,也不忘给陈继儒寄上一份:

 

 

东坡以百二十千购雪浪石,已复自画作石供。予过常山,见此石刻,令人榻一二本,其一以赠陈眉公,贮之山庄,桢卿若奉使道出常山,必然图取。

——董其昌《跋冯桢卿画石》

《容台别集》卷二

 

董其昌名满天下,求字画者络绎不绝。陈继儒每收到董其昌赠画后,亦有得意之情:
 

玄宰居长安,不肯向人作一水一石,惟高僧逸民狎得之。此画与余同游白石山卜素堂,振衣叫快,遂泼墨归,而布色真大奇也。

——陈继儒《题董玄宰画》

《陈眉公集》卷十一

 
万历二十四年(1596)董其昌在北京任翰林院编修,他在送给友人杨彦履南归的作品《燕吴八景图册》第六开“九峰招隐”中,就有款署,欢迎杨彦履去拜访老友陈继儒:
 

陈道醇居九峰深处,续三高之胜韵。彦履归当访之,此图所以志也,董玄宰。

 
“三高”指的是元代杨维桢、陆居仁、钱维善三高士,三高士墓在干山,陈继儒隐居其间,是谓续三高之胜韵。另外,两人还常会相互调侃逗乐:
 

稧顺禅师不惜渡海访东坡于惠州, 东坡书渊明归去来辞送之。今扈师结夏东佘, 与草堂不隔跬步。眉公为书归去来,夷险不同,翰墨并妙。觉东坡涉世带累方外之交,眉公高且间,较东坡输一步。

——董其昌《香光随笔·画旨》

董其昌一方面称陈继儒“翰墨并妙”,一方面又调侃他“较东坡输一步”。陈继儒藏有珍本秘笈,虽然互为老友,倒也不是轻易能看到的:

 

 

吾友眉公兄家藏梅道人山水长卷,不轻示人,余索阅数次,始得一观。其笔法苍秀,古致错落,迥非平常蹊径。余低回久之,不忍释手。兹游云阳,下榻委宛堂中,主人出精纸索画,因仿其意,为作长卷,虽未必肖其迹,或者竟得其神,后之观者以为何如?

——董其昌《董思白仿梅道人山水卷》

陈焯《湘管斋寓赏编》卷六

这画倒是很吸引董其昌,以至于其后来还念念不忘,仿其意作画送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因发生所谓“民抄董宦”事件,董其昌在华亭宅第遭焚毁,所藏字画亦有流落民间者。陈继儒偶得之,亦加以珍藏,但并不敢示以老友,恐伤其怀:

 

此玄宰集古树石,每作大幅出摹之。焚劫之后,偶得于装潢家,勿复示之,恐动其胸中火牢也。眉公记。

——陈继儒题董其昌《集古树石画稿》

就像每个金小博故事一样,最终我们都希望能落脚金山,用金山的文物说话。

WDCM上传图片

《重修泖桥澄鉴寺记》

金山区博物馆藏有一方石碑《重修泖桥澄鉴寺记》,亦是两人友谊的见证。澄鉴寺俗呼泖桥寺,该寺建于唐天宝六载(747),后毁于兵燹。据崇祯《松江府志》称泖桥在“朱泾西,跨长泖之上,北引大泖,南合长泖,东出朱泾塘,唐船子和尚载月钓鱼处也。”亦是松江金山之间的一处名胜。此寺为陈继儒少年读书处,董其昌曾访此寺,并题其门曰“蒹葭苍苍,绿竹漪漪”。该碑记作于崇祯元年(1628),由陈继儒撰文,董其昌书,钱龙锡篆额。碑为青石质,高171厘米,宽81厘米,厚25厘米,现在金山史迹厅中展出。今寺仅存旗杆石,在金山区枫泾镇泖桥村12组,为金山区文物保护点。

董其昌与陈继儒的交往大抵如上所述,两人心心相印,相视而笑。

 

[拓展阅读]

1、 颜晓军:《九峰三泖,白首至交——董其昌与陈继儒的艺术交游》(《美苑》2014年第2期,第64-69页

2、 郝锦绣:《晚明书画家陈继儒之交游考略》(《文艺生活》2016年第9期,第124-127页

信息来源:金山区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