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财头陈云】支持对外开放(2)

2019/4/22 16:56:02

如何进行对外开放?陈云关注和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是引进技术、设备与引进资金。

引进技术、设备,目的是为了扩大和增强自己的生产能力。研究宝钢建设问题时,陈云认为“应该基本立足于国内,买技术,买专利。关键设备还是要进口”。他说:“四个现代化怎么化法?当然,主要靠自力更生。就引进工作来讲,我认为既要买工厂,又要更多地买技术,买专利。”

所有项目引进都要从中国的基础、中国的国情出发,不能盲目冒进。陈云指出:“工业引进项目,要循序而进,不能窝工。”“我们国内现在有企业的基础是不小的。要在这个基础上引进

新技术(软件),或则填平补齐,或则成龙配套,用这些办法来扩大我们的生产能力。”

为保证引进项目及其技术、设备的先进性、实用性和高新性,避免长官意志、个人行为造成的失误,陈云主张集思广益、民主协商、科学决策。他明确提出:“一切引进项目,都必须有专家参加,必须是领导干部和专家共同商量。不同方面的专家,往往有不同的意见,要注意和考虑各方面专家的意见。必须作出几个方案,择优选用。定案时宁慢勿急。”他特别指出:“任何一个项目,必须集体商量,不能一个人说了算。这必须是一项规定。从公社起直到中央常委,一律照此办理。”

WDCM上传图片

1984年12月24日,陈云在中南海会见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阿尔希波夫。左二为薄一波,左三为钱其琛。

引进国外资金,陈云将其分为两个方面:“第一种是买方贷款,就是外国卖机器设备给我们,可以几年或允许更长时间偿还。这种贷款实际上只卖给我们机器设备,不是借给我们自由外汇。第二种是自由外汇贷款,这一种数量很少。”“这一种自由外汇可以由人民银行兑换成人民币在国内使用。”对自由外汇贷款,陈云提出尽可能争取优惠贷款,以降低资金成本。1980年12月16日,他说:“现在有些带援助性质的外债,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低利自由外汇贷款,将来使用起来可能对我们有利。但使用时也是有条件的,数量也不会很大,并且现在还没有借到手。将来借到了,也要十分谨慎地使用,只能用在最关键性的项目上。”

引进外资并不是多多益善。陈云从一开始就提出引进外资要注意两点:“必须充分考虑还本付息的支付能力,考虑国内投资能力,做到基本上循序进行。”针对洋冒进之风,陈云直言相告:“出国考察的人回来吹风,上面也往下吹风,要引进多少亿,要加快速度。无非是一个借款要多,一个是提出别的国家八年、十年能上去,我们可不可以再快一点。有些同志不大好讲话,务虚会上很少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可以向外国借款,中央下这个决心很对,但是一下子借那么多,办不到。有些同志只看到外国的情况,没有看到本国的实际。我们的工业基础不如它们,技术力量不如它们。有的国家和地区发展快,有美国的特殊照顾。只看到可以借款,只看到别的国家发展快,没有看到本国的情况,这是缺点。不按比例,靠多借外债,靠不住。”

WDCM上传图片

1989年10月1日晚,陈云在天安门城楼会见老朋友、苏中友协副主席阿尔希波夫。

后来,陈云又对以上两点进行了阐释。

关于还本付息的支付能力,陈云说,外债“利息高达百分之十五左右,这是相当高的利息,过去当铺年息是百分之十八。这种自由外汇,我们借多了也还不起”。陈云还提醒大家“必须清醒地看到,外国资本家也是资本家。他们做买卖所得的利润,绝对不会低于国际市场的平均利润率。有些机器看来似乎利润低,但是同另外一些机器或费用合起来的利润,绝不会低于平均利润率。世界上没有一个愿做低于平均利润率买卖的资本家。如果低于平均利润率,他为什么不把钱存在银行稳拿利息?为什么要搞冒险的投资呢”?“我之所以要提出这样的问题,丝毫没有不要利用外资的意思,只是敲敲警钟,提醒那些不很清醒的干部。”

关于设备贷款的使用必须考虑国内的投资能力,陈云说:“设备贷款,我们每年能够使用多少,不决定于我们的主观愿望,而决定于我们使用它时,国内为它配套所需的投资数量。国内配套投资部分力量如果不大,那末,买方贷款就不可能用得多。如果国内没有投资力量,硬要进口设备,只能把机器存起来。”后来他又说:“这种买机器设备的外债的使用,不决定于我们的主观愿望,而决定于国内有多少财政拨款用于配套。”

概括以上两个方面,陈云说:“利用外资和引进新技术,这是我们当前的一项重要政策措施,不过要头脑清醒。”

(文章选自:曹应旺:《开国财头陈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信息来源:陈云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