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曾经是钱学森每天必去的地方,现在收藏了一批他的著作

2018/7/29 19:45:06

来源: 钱学森图书馆

钱学森与交大图书馆

 

WDCM上传图片

钱学森学士学位照(1934年)

 

  钱学森是一位具有高尚爱国主义精神的世界著名科学家,为我国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作为老交大毕业生的杰出代表,钱学森是当之无愧的学霸。1929年,他以学院新生第三名的成绩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1934年以学院第一名的成绩毕业,荣获校长嘉奖。

 

WDCM上传图片

钱学森荣获校长嘉奖(1933年)

 

  钱学森对母校图书馆感情至深,曾由衷地说:“图书馆对我的教育成长和科学工作有极大的推动和帮助作用,……对我的研究工作简直不可或缺。”他曾用质朴的语言回忆了他在交大图书馆孜孜求学的往事:

  1929年我从北京师大附中毕业,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那时上海交大图书馆在校门右侧红楼,是我每天必去的地方。一是读报,二是看书。当时学校订了许多报纸,有国民党办的,也有进步人士办的。国民党的报纸太臭,我是不读的。对图书,特别是科技书,那真是如饥似渴,什么科目的书都看。我是学机械工程的,常去找有关内燃机的书,特别是讲狄赛尔(Diesil)发动机的书来读,因为它热效高。后来我的专业是铁道机械工程,四年级的毕业设计是蒸汽机车。但我到图书馆借的书决不限于此,讲飞艇、飞机和航空理论的书都读。讲美国火箭创始人戈达德(R.Goddard)的书也借来看。我记得还借过一本英国格洛尔(H. Glauert)写的专讲飞机机翼气动力学理论的书来读;当时虽没完全读懂,但总算入了气动力理论的门,这是我后来从事的一个主要专业。

 

WDCM上传图片

 

  从钱学森所言的“如饥似渴”、“什么科目的书都看”,可以想见当时的交大图书馆对于初入学术殿堂的学子们饱览中外科技新知与见闻,拓展知识结构与眼界具有何等重要的作用。对于钱学森个人来说,意义更为深远的是他从每天必去的图书馆中悄然完成了知识结构的拓展与转型,即跳出了原先被设定的机械专业,开始转入自己感兴趣的力学、航空、火箭等专业知识的殿堂,并且养成广泛涉猎哲学社会科学方面著述的习惯。这种旺盛的求知欲以及博览众长的知识面是钱学森之所以成为科学巨匠的原因之一。钱学森自己也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一定意义上讲,没有图书馆和资料馆,就没有今天的钱学森”。可见,图书馆对钱学森成长为大科学家的巨大作用。正所谓:

行行肺腑言,字字显纯真。
一窗明中外,万卷通古今。
峰高近天都,树木连本根。
没有图书馆,没有钱学森。

 

WDCM上传图片

 

  “思源阁”收藏了钱学森一系列代表性专著,如《工程控制论》(新世纪版)、《论系统工程》(新世纪版)、《创建系统学》(新世纪版)、《星际航行概论》(1963年)、《导弹概论》(2006年)等。这些著作集中体现了钱学森深邃独特的学术思想和璀璨夺目的学术成就。其中《工程控制论》、《论系统工程》、《创建系统学》培育和影响了中国在这些领域中从事研究工作的几代专家、学者。1954年在美国首次出版的《工程控制论》,被他的导师冯·卡门盛赞:“在学术上已经超过了我”。

 

WDCM上传图片

 

  欢迎广大师生亲临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主馆“思源阁”,感悟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的匠心之作蕴含的思想智慧和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