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财头陈云】主持边区财经工作(2)

2018/12/17 20:03:31

来源:陈云纪念馆

    处于被封锁环境下的边区对外贸易,不仅存在着进口货贵、出口货便宜的不等价交换的问题,而且存在着进口大于出口的入超问题。不等价交换问题,以出口的食盐与进口的棉和布最为明显。延安市1940年百斤食盐可以交换外面棉花30.5斤或4.1匹,但到1944年同量之食盐却只能交换棉花7.5斤或布1.4匹。入超问题,以1943年最为突出。1943年边区进出口贸易总额1183736万元,进口647264万元,出口536472万元,入超110792万元。

    怎样进一步打破封锁,把边区急需的棉、布等买进来,把边区出产的盐等卖出去?怎样扭转入超,并在出入口贸易中使边区不吃亏?这是陈云主持边区财经工作之后,对贸易工作重点思考的几个问题。

    棉花和布匹是边区最大宗的进口物资,一般占边区进口总额的65%以上。可是,临近边区的乡镇,国民党派出许多巡查人员活动在大小道口,遇到向边区贩货的客户,轻则敲诈勒索,扣留没收,重则杀害人员。陈云经过调查了解到:进口货物通过封锁线风险大,贿买国民党税务缉私人员花费多,必须一有厚利,二保证兑给法币。掌握这些情况之后,他经与贸易部门及银行慎重研究,决定为打破经济封锁,要灵活洽定收购价,满足商贩兑换法币的要求,保证必需品进口。

    灵活洽定收购价,陈云采取的办法是,在棉和布的进口上统一领导,掌握好商情,灵活对待等价交换。

WDCM上传图片

延安商业中心——延安新市场

    在棉花还未上市时,陈云就开始布置棉花进口的任务,并提出具体措施。到陕西关中平原新棉花上市时,国民党区域的棉花价是每百斤11000元,陈云指示把边区的棉花价格提高为每百斤28000元,高出国民党区域17000元。11月17日,陈云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会上指出:要把握好购棉时机,错过时机,棉花就贵了。高价招远客。由于边区比国民党区棉价高一倍多,不仅调动了民间商人向边区大量卖棉的积极性,封锁边区的国民党军队,连排长亲自带整连整排士兵背棉花进来,有的一夜背三趟。

    陈云利用棉花在不同季节的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在新棉一出来,国民党机构尚未布置购棉之时,抓住时机,高价购棉,创造了边区外的棉花归之如流水的壮观。这充分显示了他善于预料商情,善于掌握和运用商品流通规律,善于协调各方统一政策,变被动为主动的杰出才能。正如他描绘的那样:今年关中的棉花国民党百斤棉花出11000元买,我们就28000元去买,我们今年争取买80多万斤棉花。为什么这样?因为你今年不争取,到明年就买不到了。现在国民党的机构还没有布置下去,所以要眼明手快。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弄清商情,该快就快,这是估计情况争取主动的条件。不出陈云所料,边区在两个月内争取到进口优质新棉花百余万斤,为发展纺织业满足衣被之需预备了足够的原料。而国民党政府的采购陕棉60万担计划,由于开始收购价低,以后见收购不到,虽连续提价4倍多,且好坏棉花均收,计划仍未完成。

    1944年秋冬,收购棉花打了个大胜仗。1945年春,陈云又指挥贸易部门对花纱布灵活洽定收购价。当时,外面花纱布涨得快,边区内涨得慢。陈云为争取花纱布继续进来,且防止倒流危险,决定高价刺激入口。1945年4月1日,他指出:布还需要买多少,要等买够了明年上半年制衣服的布后再看。买15万匹布,再加上存布,以及自己生产的布,大体可以够用。4月7日,他又要求不失时机收购布匹,并决定将关中、陇东的银行及土产公司的现存法币,如数送至延安,以备购布之需。这样,又保证了进口布匹计划的完成。

    (文章选自:曹应旺:《开国财头陈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