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话陈云】提出成千上万提拔中青年干部是考虑到防止重蹈“文化大革命”覆辙

2018/9/21 16:12:28

来源:陈云纪念馆

WDCM上传图片

陈云80岁时的手迹

陈元:爸爸对培养年轻干部的思考,主要不是源于“文化大革命”当中的逆境,而是“文化大革命”后期和“四人帮”粉碎之后形势的发展。一是他过去接触的范围和“文化大革命”当中接触的有巨大的变化。过去他接触的都是领导,或者至少跟他年龄相差不多,比他晚一辈就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二九运动时期的。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后的干部更是算年轻的。过去接触的都是这些干部。“文化大革命”当中这些干部也都被打倒,断了来往。也有人来看他,赋闲的老同志互相之间有交往,但这个时候交往也比较难。他更多的是靠着年轻人,靠着家里头和周围接触的年轻人,帮他了解点情况。他接触的人一下变了,年轻人多了。再一个就是随着“四人帮”的倒台,“文化大革命”结束,拨乱反正,老干部都回到一线工作,一下子年龄问题突出了,因为即使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老干部岁数也都不小了,也都有接班的问题。当时又是处在“文化大革命”混乱局面刚结束之后,有些老干部有一个心理,觉得“四人帮”搞乱了国家,得我们出来帮着收拾局面,重新开始搞经济建设。对于培养年轻人,可能当时党内没有那种紧迫感。特别是,当时年轻人当中冒尖的又多是造反派,出了名的大都是造反派。所以,爸爸强调成千上万地培养中青年干部有决定性的意义。如果当时解决不好这个接班的问题,党就会有断代、断层,就会出现不稳定,就会出大问题。大量培养年轻干部,这件事情一旦推动起来,运转起来,就加速了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的结束。爸爸长期搞组织工作,心胸豁达,虽然“文化大革命”当中有相当多的是造反派、有不少年轻人做了坏事,但他仍认为绝大多数年轻人是好的。他这个判断是非常准的。像我所在的清华大学,造反派闹得最厉害,他还是认为多数学生是不闹的。他问我们,班上有几个闹得厉害的?多数人都在干什么?有没有看书的?有没有去上课的,有没有自己去研究课程的?他问得很仔细。他最后的结论就是,多数年轻人是优秀的,特别经过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反面的经验,优秀的干部还是到处都有。他一直有一个看法就是,用干部的最高境界就是就地取材,不要走到哪儿都带一帮干部过去。不要到哪都提拔自己原来熟悉的单位的人到这边来。就地取材,一定有非常好的干部。只要是把“三种人”认真清理了,“文化大革命”的造反派头头认真清理了,大批的年轻人应该迅速地走上各级工作岗位,解决领导上由于“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断代,加速培养,要成千上万,不是一个两个。一个两个可能被有些人拿来做样子。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年轻人。后来证明这样做是非常成功的。当年的大批年轻领导干部,承前启后,发挥了第一线领导骨干的作用。

WDCM上传图片

1982年12月10日,陈云同邓小平出席共青团十一大开幕式。右一为胡耀邦,左一为王兆国,右二为陈昊苏。

 

我们这个党不是少数人的党,而是群众性很强,充分吸引社会上最优秀的人才,这样一个具有最广泛代表性、最具先进性的党。爸爸1925年入党,眼看着这个党从一个几百人、几千人的队伍,一步一步成长为全国性的大党。他在延安中央组织部工作期间,我们党从几万人发展到一百二十多万人,就是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吸收先进青年的过程。在“四人帮”垮台以后,他觉得又到了大量启用培养年轻干部的时候。他认为大革命时期的地下党员、红军时期的党员,个个都是精英,那些同志都是下了最大的决心,准备牺牲才会参加共产党的。他知道,如果把年轻的先进分子集中起来会是多大的力量,可以造就多大的势力、多大的成就。所以他一再突出强调培养中青年干部。

选拔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确实是爸爸多年做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的经验和概括。特别是以德为主,经历了“文化大革命”政治动乱之后,他深感党内要强调共产党员的品质、道德这个方面,党员的纪律性、对事业的坚定性,这是最重要的。德才兼备、以德为主,这个方针长远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他没有展开讲他的想法是从哪得出来的,我想既包含了他在早期地下党时期的经历,也包含了延安党大发展时期党建的基本的做法。可以说,选择干部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这个非常正确的方针,在他脑子里想过千百遍了,想了几十年了。

WDCM上传图片

1984年3月3日,陈云与江泽民在一起。

陈伟兰:我曾经问过他,成千成万地选拔年轻干部,是怎么考虑的?他说成千成万地选拔,才能防止“四人帮”和“文化大革命”中间的造反派篡权,才可以避免重蹈“文化大革命”覆辙。他说国家的每一部分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个县,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局,每一个部门都是重要的,都应该有坚持马列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可靠的干部掌握政权,掌握权力。

WDCM上传图片

1984年8月4日,陈云、胡锦涛与少先队员在一起。

大概是1982年底,我做了一次肺切除手术,在家里休息了半年,有时间经常和他聊一聊,让他从文件中间转移一下注意力。有一次领导同志谈话走了,我就站在门外敲一下门,他说你进来吧。见我进去以后他就自言自语地说,年轻同志给我提的这些问题,我得做调查研究,不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就不能说出一个很有把握的肯定的意见。这些问题还是留给年轻同志自己去处理,他们总有一天要自己担起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责任。我们不能现在什么都替他们做了,要他们自己去做这个调查研究,在风浪中得到锻炼。

 

(文章选自《亲情话陈云》,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