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陈云学习】“我一个干部也不放手”

2018/8/13 13:33:44

来源:陈云纪念馆

“我一个干部也不放手”

 

1935年,当红军三大主力在长征途中北上抗日,准备在西北地区发展,以靠近苏联时,中共中央派陈云在长征期间前往莫斯科,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国红军的意图与前进方向,使得共产国际能够及时地了解中国红军的动态,并借此对中国的形势进行判断。当时,共产国际出于对形势的判断决定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决定从资金、通讯联系、干部培养、技术、物资等多方面对中国红军提供切实的帮助。

1937年4月,陈云率中共中央代表团从苏联抵达迪化(今新疆乌鲁木齐),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5月陈云到星星峡接应西路军余部进入新疆。1937年6月19日,陈云致信王明并转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对代表团一再推迟西路军余部赴苏学习而又不肯说明原因,提出了尖锐意见,指出:这四百人大部分是干部和技术人才,如果真要他们去打仗,战斗力不一定好;而且“难道把我们可贵的干部可贵的无线电专家、医务专家也当兵士一样去打仗吗?这不是可惜吗?这也不符合国际和我们党的干部政策”。另外,其中许多干部多次负伤,身体很弱,如果有可能给他们相当的休养,对中国革命不知要做多少更多更重要的工作。陈云在信中写道:“为什么不允许把必须医病和休养的干部先送苏联?你以不理或者不找边际的‘考虑’两字来答复我,我很不满意,这个态度不能共事!是则是!非则非!应该明白答复。”信中还坚决反对共产国际派人从这四百多人中随意选调和分配干部,说“我一个干部也不放手”。这表明,在当时各方面条件都十分艰难的情况下,陈云依旧非常重视干部,努力为干部寻求更合适、更能发挥作用的岗位。

WDCM上传图片

新疆、甘肃交界处的星星峡

 

陈云把干部看作是革命最宝贵的财富。早在1936年10月1日,陈云化名史平在《救国时报》发表《革命运动的发展与奸细活动》一文,指出:组织遭受破坏后,不要急急忙忙恢复,需要把原因查清,考察有无奸细。暂时不恢复组织是损失,但这个损失比急忙恢复而又一次牺牲干部的损失要小得多。在陈云看来,干部的损失对于党的革命事业来说是最大的损失。

1937年1月,中共中央机关迁到延安。1937年底,陈云从新疆迪化(今新疆乌鲁木齐)回到延安,开始负责中央组织部的工作。干部工作是组织工作的重中之重,陈云也一直十分重视党的干部工作。1940年11月,陈云在《关于干部工作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强调了干部的重要性。他指出:斯大林同志在1935年曾经指出,“人才、干部是世界上所有宝贵的资本中最宝贵最具有决定意义的资本。应该了解:在我们目前的条件下,‘干部决定一切’。”毛泽东同志在1938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也说:“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性的因素。”陈云也把干部看作是党的事业中关键的一部分,是基于干部管理的实际工作形成的认识,从党的事业角度丰富了“干部决定一切”的思想。

出于对干部的高度重视,陈云历来注重对干部的培养和教育。在教育政策上,陈云提出,应重视在工作中教育的方法,采取工作教育、学校教育、在职学习等多种教育形式,使缺乏实际经验者在实际工作中学习,做局部工作者在全面工作中学习。在干部培训问题上,面对大量人才加入党的队伍的情况,如何使得他们尽快地适应抗战的需要,陈云采取了“热炒热卖”的方针。一方面,对新吸收进革命队伍的青年知识分子进行系统训练,使他们尽快得到成长;另一方面是召回在前方工作的老同志接受短期训练,提高素质,解决干部来源问题。这个方针使得延安不仅能吸引干部,还能储备干部,成为干部的集散地。在整个抗战期间,约有20万人次的干部接受了短期训练,仅抗大就有10万人次。

陈云非常重视干部的学习,1939年12月,他撰写《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一文,指出:高级干部首先要努力学习,成为学习的模范,每天应抽两小时读书。有了斗争经验再学习理论,更容易把书本上的东西消化为自己的东西,使领导水平大大提高,这比一天到晚埋头工作对党更有利。他在任中央组织部部长期间,一直提倡在延安相对安定的环境下,干部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理论知识。他提出,各部委应编辑各部门的干部手册,以便对干部进行业务教育,使干部做一行学一行;由于大多数干部文化低,要搞些课本和字典,实行强迫教育,放在工作时间之内。在陈云的主持下,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职干部教育的指示》,《指示》要求全党在职干部每天必须保证有两个小时的学习时间,负责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同类干部集中上课,由党内负责同志担任教员。学习活动由各级党委宣传部领导,支部应设学习干事。

WDCM上传图片

陈云《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的手稿

 

1942年2月2日,陈云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提出了有计划地培养和调剂各种干部的办法。这些办法是:老干部有经验而无文化的,要使其多学文化;新干部有文化而无经验的,要使其多做工作;有些老干部党龄虽长而少工作经验的(如许多出狱干部),也要使其多做工作;有些党龄虽短却工作经验较多的干部(如“一二·九”以后的干部),要使其多学理论。这就要求干部在各方面提高自己的能力,弥补相对的不足,增强各方面知识,提高干部掌握全面工作的才能。

在老干部的学习方面,陈云认为,很多老干部在革命斗争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很多老同志文化程度低,在写字和读书方面有困难,要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武装自己,促进老干部自身更好地进步。陈云十分强调“党内老干部高级干部首先要努力学习,成为学习的模范。”他说:“因为你是老干部,因为你常常负担独挡一面的领导工作,你更有责任而且更有必要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他还说:“党要培养大批理论联系实际的干部,也首先寄托在老干部高级干部身上。”他作为党的高级领导人,深深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在延安时除去工作的时间,陈云一直身体力行地充当着干部学习的模范。

当然,干部不可能没有缺点,也不可能不在日常工作中犯错误。在对待犯错误的干部问题上,陈云认为,干部有了错误,必须正面地、坦白地批评,犯错误的干部也要进行自我批评,目的是为了挽救干部。对犯错误的干部不要无原则地团结,既不打击也不放纵。陈云在教育干部的工作中一直以身作则,他曾说:“我在南满的土地改革上有错误,作了自我批评。但是,在坚持南满的问题上,我是正确的。错就是错,对就是对。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改正错误,教育干部”。

但对待犯错误的干部上,首先要甄别清楚干部犯的是哪种类型的错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同时,一些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随之进来,而且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疏漏,给一些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一些干部党性不强的弱点就暴露出来,很快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现象屡见不鲜。针对党员干部经济犯罪的问题,1986年1月17日,当邓小平讲话提出要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社会风气,对严重的经济罪犯、刑事罪犯,要依法杀一些,现在总的表现是手软时,陈云插话说:“杀一儆百。杀一些可以挽救一大批干部。”挽救干部,并不意味着无限地宽容干部,依法处理触犯法律的干部,也对更多的干部起到警示作用,避免他们被金钱、利益等冲昏头脑。

陈云的“一个干部也不放手”,不是管理干部的本位主义,而是对干部培养、教育、培训全过程的重视。他既强调放手让干部在实践中锻炼,又重视管理上不能松。严字当头,才是对党的事业负责,也是对干部本人负责。陈云的这些思想是加强党组织建设的宝贵财富,对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选自《向陈云学习》,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