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陈云学习】“瓜皮帽”、“踱方步”

2018/7/30 14:18:16

来源:陈云纪念馆

陈云曾在多次讲话中提到过这样一种人:头戴瓜皮帽,手拿水烟袋,经常踱方步。他所提及的这类人,指的是旧时代的一些有谋略的商人。这些人有一些利于国家发展的重要特征被陈云称之为“瓜皮帽”、“踱方步”。陈云在工作中反复阐述、强调和倡导,号召领导干部要向过去“头戴瓜皮帽、手拿水烟袋”的商人学习,踱方步考虑“战略性问题”。这一思想贯穿了陈云近40年的生涯。

陈云的这一思想的酝酿有着国内的特殊情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结构是建立在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及手工业个体经济、私人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份并存基础上的。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国营与合作社经济逐步占据绝对领导地位。随着1953年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及统购统销政策的实行,社会经济结构进一步发生变化,公有经济的比重日益增大,形势较为可观。然而,我们管理经济能力的提高却没有像经济结构、结济规模这种客观变化那么快。陈云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逐步思考问题的原因。

1955年前后,陈云做了深入调查,并发现存在不少问题。他先后赴天津、上海,考察市场、商业批发和粮食统购统销等情况。他发现国营和合作社商业在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业务量很大,人手很少,分工太粗;在商品产销种类、统筹调配、商品销售地和季节把握等方面都有不足。了解到这一情况,陈云开始深思如何解决。

靠改造后的公认的社会主义形式的部门和人员,不能完全解决新的社会分工带来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头戴“瓜皮帽”的“踱方步”式旧商人,不能盲目否定他们。据目前查到的文献资料,陈云第一次讲到这个领导方法,是1955年1月25日在中共中央上海局会议上的讲话。会上讲商业零售与批发问题时,他语重心长地对与会人员说:“我劝你们不要嫌人多,现在嫌多,弄出去了,将来人少时又会后悔的。你们有空可以去看一看一级批发站。小辫子、转业军人是需要的,他们是骨干,光有瓜皮帽、水烟袋不行,但是瓜皮帽、水烟袋有经验,可以利用。”并进一步提出要留用旧商人,能用的要尽量全部留下来,利用他们的经营管理经验,促进社会主义商业的发展。他充分肯定了“瓜皮帽、水烟袋”在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

1956年7月21日,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商业、农产品采购厅局长和供销合作社主任会议上,陈云再次提出向“踱方步”的商人学习考虑战略问题,并且,进一步指出现在不只是要利用他们的才干,还要在党内培养此类人才。陈云对“瓜皮帽、水烟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过去旧商人中,有一种头戴瓜皮帽、手拿水烟袋的,他们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比如什么货缺,应该什么时候进什么货。我们县商店的经理一天忙得要死,晚上还要算账到十二点,要货时,再开夜车临时凑。看来,我们的县商店,也应该有踱方步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的人。”陈云提醒人们,如果没有这种考虑战略性问题的“瓜皮帽”式的人,面对纷繁复杂的艰难局面,很容易陷入琐事不能自拔,甚至迷失前进方向。

1958年,陈云将市场的作用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管理市场的问题中,陈云认识到资本家的作用,认为他们有一些经营管理经验是好的,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待遇——“我们要把这部分好的东西当作民族遗产保留下来”。

陈云善于谋划战略性问题,基于他深谙如何运用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如毛泽东经常要求领导干部多读书,掌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要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消除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形态的主观主义,从而使领导干部学会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根据中国的特殊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和解决革命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踱方步”的核心就是要学会从实际出发,全面而辩证地看问题。“踱方步”就是要“踱”入这样一个思维和工作境界。不了解情况,就失去了“踱方步”的前提;不善于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就“踱”不出正确的结论。所以,陈云主张领导干部不仅要抽出时间“踱方步”,而且要善于“踱方步”。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深入实质,不能只看局部,或者只看现象。因此,他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用90%以上的时间弄清情况,用不到10%的时间作出决策。

陈云特别叮嘱搞财经工作的同志:要把自己的工作放在全国大范围思考,如果发现自己的做法与全国任务不相符,要立刻纠正。要有局部服从全体、目前服从长远的整体观念。无论是对人力还是物力的调整,都要分别轻重缓急,多方考虑,统筹兼顾,以避免陷入局部观念和本位主义。他要求搞经济工作的同志,特别要避免单纯经济观点,考虑问题要有政治观点和群众观点。

毛泽东也一贯重视领导干部的“务虚”工作。1958年1月,他专门写了《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一文,其中说道:“一方面要反对空头政治家,另一方面要反对迷失方向的实际家。”“成天忙于事务,那会成为迷失方向的经济家和技术家,那很危险。”1958年11月,他又专门给县级以上的各级党校写信,提出要“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去读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苏联编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以利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他在信中语重心长地告诫领导干部“不要像热锅上的蚂蚁,整年整月陷入事务主义,搞得很忙乱,要使他们有时间想想问题”。因此,“要把他们拿出来冷一下”。所谓“冷一下”,就是“务虚”,就是踱方步考虑“战略性问题”。

从1955年1月到1956年7月,时隔一年半,虽然时间不长,陈云对战略问题的思考有了深入的进展,从利用旧式商人到培养组织里有经济战略头脑的政治人员。陈云对“瓜皮帽”、“踱方步”的思考吻合了认识社会的规律,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社会与党组织的发展,几十年之后,陈云再次公开提起有关战略性问题时,已上升到纳入机构制度的层次。

改革开放时期,面对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干部队伍的思想状况,陈云更是强调领导干部要注重思考战略问题。1982年1月25日,他在与国家计划委员会负责人座谈时,又一次说道:“上层机构要有人专心考虑大问题。我过去讲,‘瓜皮帽,水烟袋’,旧商人中有一种人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我们现在的经济机关,不大考虑这方面的问题。我们要有这样的战略家。计委就是要管这样的事情,有先有后,有重有轻。哪是重点,哪是轻点;哪些先办,哪些后办,这些问题计委要考虑”。陈云明显感到,面对新的复杂局面,国家经济管理机关的一些干部因公务繁忙,不太注意拿出时间进行战略思考,缺乏有远见的战略家,这对国家经济腾飞无益。要弥补这一缺陷,已不是利用“瓜皮帽、水烟袋”旧商人经营经验的问题了;也不是在基层经营者队伍中有“踱方步”、考虑“战略性”问题的人就可以奏效的了;必须在国家经济领导机关中,设有专门的机构去研究战略性问题,要出战略家。中央需要谋略深远的战略家筹划国家发展蓝图,国家的一系列发展战略要靠地方各级领导干部,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落实。全党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重视战略思维能力的提高。

陈云对“踱方步”考虑战略性问题的思想越来越成熟。认识来源于实践,“踱方步”战略思维是陈云从实际工作中汲取的灵感和认识,自下而上逐渐纳入到体制中,最后形成了自上而下地解决战略性问题的系统。只有拥有一大批有组织有远见的战略家,国家经济的腾飞和社会进步才大有希望。

思考“战略性问题”是一种自我调整、放眼全局的状态。相对于马不停蹄、埋头干活的工作状态,“踱方步”总给人一种优哉游哉的感觉,甚至被看成偷懒、不务正业。殊不知,在任何一个行业、领域和一个地方、部门里,总要既有做日常工作的人,也有专门考虑“战略性问题”的人。这是一种分工合作。如果能把这两方面结合好,就可以找准工作的正确方向,少走弯路,少做无用功,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无论工作怎么繁忙复杂,也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立于不败之地。对此,陈云曾风趣地说:“做经济工作要有战略眼光”,“我们应该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要上屋顶,不要老呆在地下室”。

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陈云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积极思考“战略性问题”。比如,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举国上下都沉浸在我国历史性地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喜悦之中。陈云深知“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任重而道远。所以,他在高兴之余,对如何使刚刚确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更好地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促进生产力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根据对这个“战略性问题”的思考,他认识到:“苏联十月革命后,市场完全死了。我们今天也把市场搞得很死。若不注意解决这一问题,天下就会大乱”。于是,他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主张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补充;在生产计划方面,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进行的自由生产是补充;在流通领域,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这是结合我国实际、突破苏联经济模式的一种新构想,在当时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也充分印证了重视思考“战略性问题”的必要性。

WDCM上传图片

陈云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在中共八大闭幕会上

陈云晚年时,也没有停止对战略性问题的思考。并且思考的高度一再攀升——着眼国家的前程和命运。

1990年6月6日,江泽民来看望陈云,陈云在同他谈话时,再次强调这个领导方法的极端重要性:“过去旧商人中,有一种头戴瓜皮帽、手拿水烟袋的人,他们是专门考虑战略问题的。我国已经同135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263个政党有交往。一年只有365天,如果对来访者都要安排你们去会见,恐怕谁也受不了。现在的会议很多,如果每会必到,恐怕也办不成大事。你们现在的工作,比我们那个时候要难做。而且,有许多紧急事情要处理。你们都是60开外的人了,还是一句老话,开会不要开死人”。陈云告诫现在的国家领导,面对纷繁复杂的国事,也要留有时间沉淀内心的思考,不能完全忙于事务,要给思考战略性问题留有专用时间。

总之,领导干部要向过去“头戴瓜皮帽、手拿水烟袋”的商人学习,勤于和善于考虑“战略性问题”。这样,才能把考察现实情况与研究历史经验结合起来,把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结合起来,把务虚与务实结合起来,把局部与全局、具体与根本、现在与未来结合起来,进而做到深谋远虑、胸怀大略、稳操胜筹,切实发挥和担当起引领和导向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