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英雄,我们是认真的;精忠报国,我们绝不喊口号!

2018/8/20 16:17:38

来源: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当铁门再次打开,

当历史再度回望,

伟大的抗战精神,

必将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所以,我们崇尚英雄、精忠报国。

WDCM上传图片

2018暑气蒸腾,蒸出馆内互动教育剧的高发期。

互动教育剧,无论绽放于菁菁校园,还是纪念馆内,无论是联合学校力量,还是面向社会招募,都受到热烈欢迎,顺利取得预期效果。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互动环节中,同学们或口号激昂、或热泪盈眶、或讨论激烈、或凝神训练……我们看到了互动教育剧满满的生命力。

是什么为互动教育剧注入源源不绝的生命力?

宏阔真实的历史是源头活水,

匠心独具的构思如长空甘霖。

让我们来品味四个场景所对应的四种构思,四种“独辟蹊径”。

 

场景一《母亲之盼》——隔世之痛

四行仓库保卫战指挥得当,战士们奋勇杀敌,四天四夜的战斗毙伤日军200余人,中国军人的伤亡并不多,但还是有一些战士在这场英勇的战斗中壮烈牺牲,年轻的小兵顺子就永远地离开慈爱的母亲。顺子孝顺的灵魂回到了家乡,回到了妈妈的身旁。

 

WDCM上传图片

然而,妈妈是自顾自地独舞,儿子是无可奈何地嘶喊,他们两个不在平面空间在平行空间,“听不到的妈妈”、“看不到的妈妈”、“触不到的妈妈”……顺子的倾诉娓娓道来,妈妈的举止如坠幻境,所谓“隔世之痛”,自然而然形成戏剧中令人心酸的泪点。何为舍身为国的气节、何为精忠报国的情怀、何为侵略战争的残酷、何为和平年代的职责,已无需言语的赘述。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

 

场景二《遗书明志》——潜移默化

“在这里,首先你们将会参加一场葬礼,请在过程中保持安静和肃穆。”以“葬礼”作为戏剧的开篇,手法凝重深沉却也常见。但是,在场景“遗书明志”,“葬礼”的开端,是为了引出另一层面的思考:如果明天将离开人世,今日要留下一封家书,你会写什么?

 

WDCM上传图片

学生们肃立一旁,全程参与“葬礼”的整个过程,在谢晋元掷地有声的决死动员中,个人与民族之间无法兼顾两全的抉择,誓死抗战、视死如归的信念,已是“随风潜入心,润物细无声”。此时,当接受使命感召的战士请同学们为他们的家人写信,每一笔落下的浓浓思念和无悔决心,又构成了“潜移默化”的延续。仿佛没有太大的情节,却处处都是至美情感的光辉。

 

场景三《人生抉择》——如坐针毡

千万千万,不要被“如坐针毡”这4个字给吓到了,真正诠释这4个字的是抗战烈士“陈树生”。当同学们来到“陈树生”家中,遇到正在挥笔疾书、抒文咏志的“陈树生”,他不断坐下站起、站起又坐下,肢体语言配合连续不间断的对话,紧张的戏剧情绪油然而生。

WDCM上传图片

“如果你的决定关于生与死?你应该如何选择?”18岁的陈树生,爱国青年,满怀斗志,却不忍离开年迈的父母,也必须直面战争的残酷,所以,他“如坐针毡”,看似重复、实际每次越众而起都是以“肢体”牵引新一轮的时事探讨和情感爆发,同学们的眼睛跟随着陈树生,耳朵跟随着陈树生,“肢体语言”就是抗日志士内心的外化,并进而牵引他人的情绪。

 

场景四《孤军抗争》——拥抱冲突

很奇特吧!“冲突”不应该是被解决的吗?怎会是被“拥抱”的?没错,场景“孤军抗争”里的“冲突”,将在情感的“拥抱”中达到和解。因为不是所有的“冲突”,都是非黑即白的两面,我们的戏剧冲突各有各的道理。

 

WDCM上传图片

谢晋元将军牺牲后,小战士问一起训练的同伴(同学们):“你们谁愿意和我一起离开(孤军营)?”他的想法并没错,他只是想重回抗日战场;代团长雷雄阻止小战士的离去,无论如何都不能鲁莽行事,他的想法也没有错。两种想法都正气、坦率,却也针尖对麦芒。同学们一道进入冲突,了解冲突,甚至参与冲突,直至冲突被化解,训练更为虎虎生风。“冲突”,作为戏剧情绪的触发点,更显张力。

 

四种“独辟蹊径”,四份“匠心巧思”,只为爱国之旅弦动我心、叩问灵魂。

崇尚英雄,我们是认真的;精忠报国,我们绝不喊口号。

WDCM上传图片

WDCM上传图片